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番花信风 · 兰花】一朵被称为“国香”的花

2017-01-31 蘑菇 中华文化溯源


  二十四番花信风 · 兰花  

大寒 二侯兰花

1月末,大寒二候,兰花当令。


喏,这就是1987年“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第四名的兰花。 

现在的文艺人士喜欢带着清冷感的味道,比如树木的味道,青草的味道,墨水的味道。古代的文艺人士喜欢花香,最明显的证据莫过于,他们喜欢用有香味的花比喻高尚的人,美好的品格。而味道欠佳或者形态抱歉的植物则变成了恶花恶草。这一传统从《诗经》《楚辞》以降,一以贯之。兰,就是香的植物。屈原“纫秋兰以为佩”,在古代,只有道德高尚的君子,才有资格佩兰。

但在唐朝以前,诗文中出现的“兰”往往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兰花,而是菊科泽兰属的植物,是一种香草,古人认为可以辟不详。泽兰与兰花的香气区别在于:泽兰香在植株,后者香在花。

《诗经》中的《郑风·溱洧》,一首描写少男少女初恋的诗歌,开头写道:“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少男,少女,手拿兰草游乐。蕑,不是兰的繁体字,也不是我写错了,而是指“泽兰”。

兰花在唐朝以前,被视为野草。到了宋代,文人的天堂模式开启,流行起了不少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兴趣爱好。比如,兰开始成为主流的欣赏对象,文人栽梅莳兰的风气兴起。诗歌、绘画中的兰也自从大量出现。

南宋画家赵孟坚《墨兰图》局部。原图中还题有诗:诗曰:“六月湘衡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但这张图片太小了,看不清楚……)

黄庭坚非常喜欢兰花,可以说是兰花的粉丝团团长,为兰花写过一篇可以与《爱莲说》肩并肩的精美小品文——《书幽芳亭记》在文中,黄庭坚将兰花称为国香,与国士、国色并列,“士之才德盖一国者,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可见推崇之深。并且写道:“兰蕙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铭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华,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这是对春兰和蕙兰确切而科学的描述。

▲ 苏轼《兰花草》,敲黑板!题目不叫《春兰》哦,但图片中展示的是兰花的一种,春兰。后面还有四句:丹青与真色,欲裱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据宋代《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等记述,北宋任谊、米芾等都曾画兰,可惜他们的画卷没有流传下来。

▲ 目前能看到的最早兰花画卷是北宋宫廷画家的一幅蕙兰水彩工笔纨扇画,保藏在故宫。有可能长这样,但不是很确定……大家看个意思……(不服来打我呀~)

元代初期,有画兰名家郑思肖,绘兰花时均不画土,谓“土为番人夺去”之意,表达不忘“还我大宋旧疆土”的心志。

▲ (咳,此图确定。)

明朝时黄凤池辑有《梅兰竹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兰花以其“幽”而入选。空谷幽兰,说的就是兰花。即使是在人迹罕至的空谷,兰花依然会幽然绽放,自顾自香。而且传统的中国兰没有硕大的花叶,外形质朴淡雅,这些都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 郑板桥 梅兰竹菊四条屏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泽兰、兰草、兰花也有释名、品类、用途的对比论述。

而对富贵人家的生活场景描写颇多的名著《金瓶梅》《红楼梦》中也不乏兰花的身影。仅是在对庭院的环境描写中,《金瓶梅》中就出现了25次兰花,《红楼梦》则有6次。

宋明清的文人,对于栽培兰花有很大的热情,根据种植经验、心得写出了不少种植兰花的专著,南宋赵时庚《金漳兰谱》是我国第一部专写兰花的古籍。

▲ 齐白石先生可不止画虾画得好!

近代,郭沫若为兰花写过一首诗,原名《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是不是有一种熟悉的味道?后经陈贤德和张弼稍加修改并配上曲子,改名为《兰花草》,经红极一时的歌手刘文正演唱后,成为80年代脍炙人口的台湾校园歌曲。后来在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赵薇翻唱,相信为很多大陆的80后所耳熟能详,比如我。写到这里跑偏一句,琼瑶阿姨的电视剧台词虽然非常之水(咳,不代表本号观点哈~),但是引用、化用的众多诗词,真是给人不少诗歌启蒙啊!

绘图/白胖燕

(作者的话:写这篇稿子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很困扰我。中国兰的种类众多,花期往往很长,不同种类多的开花时间不同,但据我所查,按照现今的情况来看,貌似没有一种是专在大寒开放……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提法最早见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此时兰花应该还处于基本自生自灭的状态,那么二候兰花,似乎可能是前面提到的“泽兰”。但是中国兰的分布很广,历史也很悠久,1000多年前的环境气候与现在也有不同,具体是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兰花品种,截至交稿为止,我还是……没弄明白。请大家原谅一个没有去看兰花的专门古籍的不专业的人……)(好的,溯源君先原谅你)本文版权归中华文化溯源(gmrbjzb)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撰文 | 蘑菇  编辑 | 陈陆寒 王佳


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一候梅花  二候山茶  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  二候兰花  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  二候棣棠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醿  三候楝花

(↑ 点蓝字,寻花期)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光明日报记者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